服务热线 15110379147
玻璃幕墙的分类核心依据是支撑结构形式、安装工艺及功能定位,不同类型在视觉效果、适用场景和性能特点上差异显著,以下是目前主流的四大类及细分类型:
一、框架式玻璃幕墙(最基础、应用最广)
以铝合金型材或钢型材为核心支撑框架,玻璃面板直接镶嵌 / 固定在框架上,是目前建筑中使用占比更高的类型,根据框架是否外露可进一步细分:
明框玻璃幕墙
结构特点:金属框架(横龙骨、竖龙骨)直接暴露在幕墙外表面,玻璃面板卡在框架凹槽内,通过压条固定,框架线条清晰可见。
核心优势:施工工艺简单、成本较低,后期维护方便(玻璃更换无需拆解框架),结构稳定性直观可控,对施工精度要求相对较低。
适用场景:普通写字楼、住宅底商、中低层公共建筑(如学校、医院),尤其适合对成本和维护便捷性要求高的项目。
隐框 / 半隐框玻璃幕墙
结构特点:
隐框:金属框架完全隐藏在玻璃背后,玻璃通过硅酮结构胶直接粘结在支撑构件上,外表面无可见框架,视觉上 “无框通透”;
半隐框:仅横向或纵向框架外露(如 “横明竖隐”“横隐竖明”),兼顾通透感与结构稳定性。
核心优势:视觉整体性强,能更大化呈现玻璃的通透效果,建筑外观更简洁高端,符合现代极简设计风格。
适用场景:星级酒店、高端写字楼、地标性建筑(如城市 CBD 核心楼宇),对外观颜值要求高的项目。
二、单元式玻璃幕墙(高效装配式,超高层)
结构特点:在工厂完成 “一体化预制”—— 将玻璃、金属框架、保温层、密封胶、连接件等组装成标准 “单元板块”(尺寸通常为 1.2m×2.5m~1.8m×4m),运至现场后仅需将单元板块与建筑主体结构的预埋件拼接固定,无需现场大量打胶和框架组装。
核心优势:
工厂预制精度高(误差可控制在毫米级),减少现场施工误差,密封性能更可靠(避免现场打胶不均导致的渗漏);
现场施工速度快(比框架式效率提升 30%~50%),适合超高层建筑或工期紧张的大型项目;
板块之间通过 “弹性密封胶条” 连接,能适应建筑主体的沉降和温度变形,抗风抗震性能更强。
适用场景:300m 以上超高层建筑(如上海中心大厦、深圳平安金融中心)、大型会展中心、机场航站楼等。
三、点支式玻璃幕墙(高颜值通透型,地标级选择)
结构特点:玻璃面板无周边框架,仅通过金属 “点支爪”(通常为 4 个爪点 / 块玻璃,材质多为不锈钢)与背后的支撑结构(钢桁架、拉索、拉杆)连接,玻璃之间无遮挡,视觉上接近 “全透明”。
核心优势:
通透:更大化利用自然采光,消除建筑 “厚重感”,展现轻盈、科技的视觉效果;
结构灵活性强:支撑结构可设计为弧形、折线形等复杂造型,适配异形建筑外立面;
玻璃面板可选用超白玻、夹胶玻璃等,进一步提升美观度与安全性(夹胶玻璃破碎后不脱落)。
适用场景:高端商业综合体(如苹果旗舰店)、博物馆、会展中心中庭、机场出发大厅等,需突出 “通透感” 和设计感的区域。
四、双层呼吸式玻璃幕墙(节能型,绿色建筑)
结构特点:由 “内层幕墙 + 空气间层(厚度通常 50~200mm)+ 外层幕墙” 组成,空气间层的顶部和底部设有可开启的通风口,形成 “可呼吸” 的气流通道(夏季自然通风降温,冬季关闭通风口保温),部分高端项目会搭配机械通风系统调控气流。
核心优势:
节能性突出:空气间层可阻断 80% 以上的室外热量传递,比传统单层幕墙节能 30%~50%,能显著降低空调和供暖能耗;
隔音效果好:双层玻璃 + 空气间层的组合,可将室外噪音降低 15~25 分贝,适合临街或噪音敏感区域(如医院、酒店);
改善室内舒适度:避免单层玻璃冬季结露问题,同时通过空气间层通风调节室内湿度。
适用场景:绿色建筑(LEED、国内绿建三星认证项目)、寒冷或炎热地区的高层建筑、对节能和隔音要求高的办公 / 住宅项目。
此外,还有一些特殊功能的细分类型,如光伏玻璃幕墙(玻璃集成太阳能电池板,实现 “发电 + 围护” 一体化)、彩釉玻璃幕墙(玻璃表面印刷图案,兼具装饰性与隐私保护)等,多根据建筑的个性化需求定制应用。